回溯过去,三线城市的大酒楼无疑是当地餐饮业的领头羊。无论是喜庆的婚礼、庄重的寿宴,还是孩子金榜题名的升学宴,大酒楼都是首选之地。这里,不仅菜品丰富、环境优雅,更重要的是,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现在面对困境与挑战,三线城市的大酒楼并非无路可走。它们需要勇敢地迈出转型的步伐,寻找破局重生的希望。
1、找准定位:打造特色美食文化品牌
早期大酒楼往往由名厨、大厨创立,带有浓厚的地方菜特色和强烈的地域文化。名菜、名厨、名店是大酒楼早年获胜的三要素。只是在后期的发展中,盲目追求档次、规模、门店数量,反而失去了初心,更失去了自己核心竞争力,偏离了用户需求,从而导致业绩下滑。大酒楼是天然的地方美食打卡地、地方美食文化传播阵地、既是本地人聚会之地、更是宴请外地宾客之地。
2、回归家庭消费:打造亲民形象
首先,大酒楼可以调整市场定位,回归家庭消费市场。通过推出适合家庭聚餐的菜品和服务、优化用餐环境等方式来打造亲民形象。接地气是未来十年甚至更久远的关键要素。
其实这一幕早就在一线城市发生过,例如中国的川菜王眉州东坡,曾经在北京拥有数十家动辄数千平方的大酒楼,但自2009年三公消费被严禁起,早已转型为社区大众服务的餐厅,不断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与合作,开展社区活动、公益活动等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3、精细化管理:重塑门店赢利模型
绝大多数大酒楼更需要加强精细化运营来降低成本、提高运营效率。前端找准定位、中端重视坪效、人效、时效、品效、后端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、降低采购成本、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;提质、增效、降本,把原本依靠高毛利、低频次、高价格的粗放经营模型,全新升级为中低毛利、高频次全时段、中低价格的“民生”餐厅,才能穿越此次经济下行的周期。